档案馆赴沪参加全国高校文博场馆志愿服务与社会教育论坛暨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
5月24日至25日,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主办、校史博物馆承办的“全国高校文博场馆志愿服务与社会教育论坛暨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在徐汇校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三十余所高校文博场馆的近百名相关文博老师和志愿者们参会。我馆许越鸥、陈玉兰两位老师赴沪参加了此次大会。
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专家讲座、主题报告以及优秀讲解案例展示三种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集中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文博场馆的志愿服务及社会教育工作。通过交流与学习,对我馆进一步做好校史馆学生讲解团工作有诸多有益启示:
1.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给予学生积极引导。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永久的使命,对于学生的引导,除了学识上的传授,也包括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要引领学生,教师自身的修为、学习很重要,只有自身的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2.进一步做好讲解团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老师主动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让每位成员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现,看到并尊重每一位成员的价值;在新成员培训中,除了进行业务培训,还应宣讲讲解团团史,增强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讲解团表彰大会、退团成员离团仪式等活动都要简单而隆重,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激发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在条件允许下,开展多种活动,既走出去也请进来,参加专业比赛、与其他高校讲解团交流。
3.修订《西华大学学生讲解团管理办法(试行)》。在近3年的实践中,原有管理办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合,结合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将进一步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包括考核、评优、培养方式、聘期调整等。
4.进一步加强校史馆的对外宣传,为讲解员提供更多的讲解机会。
5.逐步开展具有西华元素的文创产品的开发。
合影留念